南方新闻报

融媒体时代高校学生思政教育路径建设研究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融媒体时代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并渗透到我们的方方面面;同时高校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信息化给予了思政教育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丰富的可能性,同时也对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对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如何在融媒体时代下有效开展高校学生思政教育,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融媒体时代高校学生思政教育路径建设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手段,提升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效果与质量。通过分析,我们将深入探讨融媒体时代高校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与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融媒体时代的概念以及信息传播特点

融媒体的概念

融媒体是新媒体时代的产物,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性媒体形态。它通过整合各种传播渠道和平台,实现信息的高度流动和共享。融媒体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全新的传播理念和模式,旨在满足人们多元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并促进媒体业务的创新与发展。融媒体的核心特征是跨平台、跨媒体、跨屏幕。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融合,使得信息从单一媒体向多终端、多媒体的传播转变。通过融媒体的方式,传媒机构可以将新闻、音乐、影视、游戏等内容在不同的媒体平台上进行扩展和呈现,实现信息的无缝连接和流动传播。

融媒体信息传播特点

在融媒体时代,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不同的媒体平台上选择获取信息。首先,融媒体信息传播具有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传媒机构通过整合各种传播渠道和平台,提供丰富多样的内容形式,满足用户对于不同类型信息的需求。无论是文字、图片、音频还是视频,用户都可以通过融媒体渠道获取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实现个性化的定制。其次,融媒体信息传播具有即时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在互联网和移动应用的支持下,融媒体可以实现信息的实时传输和互动交流。传媒机构可以通过直播、微博、微信等平台,及时发布最新的新闻、事件、活动等内容,与用户进行实时互动,提供更加丰富和精准的信息体验。用户也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参与到信息传播和讨论中,实现与传媒机构和其他用户的即时互动。第三,融媒体信息传播具有跨界融合和创新的特点。融媒体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体之间的壁垒,实现了不同媒体形态和业务范围的融合与互通。传媒机构可以将新闻、音乐、影视、游戏等内容在不同的媒体平台上进行扩展和呈现,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信息产品和服务。同时,融媒体也促进了媒体业务的创新与发展。传媒机构可以通过引入新技术、新模式和新媒体平台,开拓新的传播途径和商业模式,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融媒体信息传播具有全球化和跨地域的特点。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使得融媒体可以跨越地域和国界,实现信息的全球传播。传媒机构可以通过网络和移动应用,将本地和全球的信息推送给用户,让用户获取到更广泛、更多样的信息资源。

融媒体时代高校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传统思政教育形式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

传统思政教育形式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传统的思政教育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内容往往是基于官方的指导思想或者是去解读经典名著。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和学科门类的多样化,以及社会各方面知识的丰富化,传统思政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的需求,这也就势必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低,学效果差。在传统模式下,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教师单一地进行知识灌输,缺乏互动和讨论的机会,导致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不足。传统思政教育注重知识灌输和理论解读,往往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学生需要将所学的思政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并能够运用到实践中去。然而,传统模式下的思政教育往往停留在知识层面,缺乏对于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难以让学生真正将所学的思政知识转化为行动和实践。此外,传统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缺乏多样化和创新性。传统思政教育主要以经典著作的解读为主,这种方式虽然有一定的价值,但往往难以引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和积极参与。在信息时代,学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信息,他们对于多样化的教育内容和形式有更高的期望,希望能够获得更广泛、更开放、更具个性化的思政教育体验。

(二)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导致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和碎片化

在当今融媒体时代,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改变了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对高校学生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学生们不再局限于课堂和图书馆,而是通过点击鼠标、滑动屏幕来探索广阔的知识世界。然而,这种便利的信息获取手段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多元化和碎片化问题,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学生可以轻松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涉及不同领域的观点和思想。然而,这也导致了学生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学生可以轻松地接触到来自不同角度、不同立场的思想观点,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这种多元化的思想观念使得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采取新的方法和策略去引导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思考和选择。学生在使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时往往处于碎片化的信息获取状态。他们可能会通过浏览新闻、关注微博、观看短视频等方式获取信息,但这些信息往往是零散的、片段化的,难以形成系统化的思考和理解。这种碎片化的信息获取方式容易使得学生在思考问题时缺乏深度和全面性,影响了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三)信息泛滥和真假难辨的现象,导致学生价值观形成出现问题

互联网上的内容五花八门,包罗万象,既有有价值的知识,也存在大量不实、低质量甚至具有误导性的信息。学生们往往处于信息过载的状态,无法有效地处理和消化这些信息。他们可能会迷失在琳琅满目的信息海洋中,难以区分真假,从而对自己的价值观产生混乱和不确定性。互联网上的信息真假难辨,给学生的思想观念形成带来了困扰。在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上,很多人可以随意发表言论,包括一些不负责任、不经过事实核实的言论。这种信息的传播速度很快,可能在短时间内影响到学生们的思想观念。学生们难以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容易受到不准确或有偏见的观点影响,从而对自己的价值观产生误导。

融媒体时代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一)创新思政教育内容和形式,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一方面,我们应该从思政教育的内容入手,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当前,社会对于高校毕业生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学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更要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包括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因此,在思政教育的内容上,应将重点放在核心素养培养和综合能力提升上,涵盖更广泛的领域和知识。当然更需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思政教育的内容,切实做到思政教育与时代同步。

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注重创新思政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在融媒体时代,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合作学、项目实践等,让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中体验和探究,拉近思政教育的距离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我们还应该加强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思政教师需要具备更广泛的视野和知识储备,能够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思政教师的跨学科和跨文化背景,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加强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评价能力

在信息泛滥的时代,学生需要具备辨别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的能力,需要具备正确的信息获取能力。在融媒体时代,信息渠道众多,学生应该学会利用各种途径获取信息,例如:图书馆、数据库、互联网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运用信息检索工具和技巧,了解有效的信息来源和权威的学术资源,避免受到错误信息的误导。学生还需要培养自主学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搜索和筛选信息,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和准确性。信息的泛滥和不实信息的传播使得学生在面对大量信息时容易陷入盲从和误导。因此,学生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质疑、分析和评估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可信度。学生应该学会识别不实信息和谣言,通过比较多个信息源、查证相关数据和事实,进行深入思考和判断。只有具备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抵御信息干扰,形成独立、科学的见解。

(三)积极应用融媒体平台,拓宽思政教育渠道

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往往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积极应用融媒体平台,拓宽思政教育渠道,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变革的需要。积极应用融媒体平台可以提供更为灵活和便捷的学方式。通过电子书籍、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资源,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这种灵活性使得学生无需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学,更好地与思政教育内容进行深入交流和思考。在融媒体平台上,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思政教育中来。通过在线论坛、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平台,学生可以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形成良好的学氛围。这样的互动性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积极参与,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和知识共享。融媒体平台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推荐和反馈。通过分析学生的学行为和兴趣爱好,融媒体平台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水平,推送适合他们的学资源和活动。同时,平台可以收集学生的学数据,并为其提供详细的学反馈和评估,帮助他们及时调整学策略,提高学效果。

综上所述,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学生思政教育路径建设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话题。只有通过创新思政教育内容和形式,借助融媒体技术和平台,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等多方面的措施,才能够使思政教育真正走向高质量、高效率的道路,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

姓名:吴小刚

单位: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