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新闻报

扎根乡土,耕兴筑梦!广财学子赴清远市迳头镇开展“三下乡”实践

日前,为响应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号召,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合署)庚星曜迳土实践团以“‘文旅+研学’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前往清远市佛冈县迳头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聚焦当地特色产业、优良传统、红色文化等,探索“文旅+研学”融合发展新模式。

以粮食为纲 体认兴农之脉

第一站,团队在楼下村第一书记叶宇翔的带领下,走进丝苗米数字展示中心,学习“党建引领农业生产、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迳头经验。叶宇翔详细介绍了丝苗米生命周期种植模型,讲解丝苗米产业服务平台为实现增产增收发挥的重要作用。


db1676a91c24774d1290a69239ec046


叶宇翔书记向实践团队讲解数字农业(通讯员冼楚浩摄)

随后,团队走进田间地头,观察丝苗米的长势情况并观摩“无人驾驶”收割机作业,为将劳动课程设置与农作物耕作相结合,做出充分准备。

忆农耕文化 赓续红色血脉

为感受乡村振兴成果,学习基地建设经验,队员们来到存久洞党史教育基地,学习党史故事,感悟以范桂霞为代表的红色人物的佛冈革命精神。

怀揣着“将党史教育一代代传承下去”的热情,佛冈县电子商务协会会长陈友平坚持担任存久洞革命老区义务讲解员达七年之久。不仅如此,他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争当新农人,投身于乡村振兴的建设中。在他的帮助下,存久洞村从一个“脏乱差”的小村,变成了如今建成红色旅游点,以红绿融合模式发展的“红色文化村”,更是造就了一幅山水秀丽的美丽乡村画卷。在与队员们的访谈中,他感慨万千地说道:“这一切都是紧跟着乡村振兴的战略来走,做成这一切,更要感党恩。”


9b8601abb98cba8c7a75cdc5c4ceea4


讲解员陈友平为团队成员讲解党史(通讯员李宇诗摄)

弘勤政之风 对话范公后裔

据考证,楼下村范姓子孙为范仲淹后裔。几百年来楼下村人崇尚范仲淹勤政文化,形成了勤勉淳朴的民风。实践团队走进范仲淹勤政文化园、广东省家风家教基地,了解勤政精神在当地的传承与发展。楼下村村长范秀军在访谈中介绍到,村里重视范式文化的传承,定期会举办纪念范公的活动。“楼下村有着历史底蕴深厚的历史、非遗文化,然而当下的传承却面临很多困境,”听完村长的讲述,团员张煜秋也有了自己的见解,“我能感受到村民们在传承、保护文化上坚持不懈的精神,我们大学生也应当发挥自己的才干,投身于乡村文化的建设当中。”



访干部村户 感受振兴巨变

为了更深入了解当地劳动教育开展现状,队员们走门串户“听民声”,以发放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村民和当地学生针对劳动素养、开展意愿度、对各类文化的熟悉程度等情况展开调研。实践团员累计走访村民50余户,经过调研,队员们了解到当地劳动教育需求程度日益提高,开展多元化教育具有广阔前景。



育耕读新芽 弘扬劳动精神

经过多方面的调研,团队充分挖掘当地传统文化因子,为劳动教育实践奠定了开展基础。秉持“因地制宜、因村设课”的理念,团队走进春禾爱心课堂,将调研所获编写成“历史味”十足的党史学习活教材,为当地学生开展了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生动的劳动教育课堂。通过展示村里的特色建筑,巧妙引入范仲淹诗词、范桂霞革命故事,成员为学生讲述“身边的历史”,诠释划粥割齑的范公精神、舍己为国的红色精神。团队成员引导孩子们在纸上写下理想——“我长大要当宇航员”“我想成为像姐姐一样的老师”……一笔笔写下的七彩心愿,是未来的希望。“这一次当老师的体验,就像我们实践团的名称一样,以一颗星星的闪亮给孩子们指引方向,”实践团成员艾佳琪表示,“能够引导孩子们感悟劳动精神,自己也受益匪浅。”


79b6139f305b3c2cf09a135e7fc2440


队员为当地学生开展劳动课(通讯员冼楚浩摄)

迳头镇副镇长朱小飞、迳头镇农业农村办公室主任郑中敏、楼下村驻村第一书记叶宇翔、迳头镇乡村振兴志愿者兼镇团委副书记郑嘉怡与团队成员进行座谈,就乡村振兴成就、劳动教育基地建设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对团队工作提出建议,希望庚星曜迳土团队能够通过多角度、深层次对调研挖掘村落文化和产业,以年轻化语态助力当地“文旅+研学”宣传、发展。

实践表明,高校学生的研究并非只能苦埋理论,更要走进田间地头,融入乡村大地。未来,庚星曜迳土实践团将以青春之砥砺,助推迳头镇在丰富乡村教育、讲好乡村故事上实现高质量发展,在这片耕读传家的土地上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通讯员李宇诗 何其乐 张佳倩 张梓莹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