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新闻报

三元里街“名人”——垃圾分类宣传员何天蓉

 

     在三元里街,42岁的何天蓉可是个“名人”。她白皙的皮肤、清澈的大眼睛,商户们看到她,常笑着打趣道:“我家今天垃圾分类了,你还来视察一下?”
     何天蓉并不是干部,她只是市政所里的一名环卫工人。不过,自从接触垃圾分类后,她就成了垃圾分类“宣传大使”,不仅身体力行,还挨家挨户宣传分类知识。
     早在两年前,广州市开始打造垃圾分类样板小区她便开始将垃圾分类的理念普及至工作覆盖的街道、社区、机团单位和学校,做公益、讲科普。如今,何天蓉已成为三元里街垃圾分类工作的一张“名片”并荣获“三元里街垃圾分类优秀志愿者”称号。
     “您好,我是垃圾分类督导员,是来检查垃圾分类情况的”“这些废纸片是可回收垃圾,这些袋子里装的瓜皮、蔬菜残渣都属于厨余垃圾,要分开放。”这是何天蓉每天到机团单位说的最多的话,但并没有得到回应,还常常吃闭门羹。她坦言,垃圾分类非举手之劳,而是系统工程,做得不好,很容易变成一场“秀”,但是她还是坚持每天上门“教学”,帮企业单位、街边商户把他们的垃圾分成餐厨垃圾和干垃圾。“餐厨垃圾放在绿色桶里,其余垃圾放进灰桶里。”她边示范边叮嘱。就这样,反反复复上门两个月后,垃圾投放准确率越来越高。    

IMG_256

IMG_257

       无论是七八月份的酷暑天气,还是一二月份的寒冷天气,何天蓉都会出现在各个垃圾分类投放点指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一些没有分类意识的居民,常常都是将食物残渣“一锅端”直接扔进“餐厨垃圾”的桶里。
  “大姐稍等,您袋子里是些什么垃圾,要分类投放哦?”何天蓉查看发现里面混放了餐巾纸、菜叶等多种垃圾,他一边进行劝诫,一边帮忙翻找其他垃圾分类投,结果大姐压根不听转头就走,随后何天蓉将杂物一一夹出分类投放。后来她又觉得这么做效率太低,觉得这样下去不行。    

IMG_258

     “我一个人能力有限,分类效果很难见效,有时就像“唐僧”,一遍遍地念、一遍遍地做,直到大家听懂、看熟、会做为止,但是要让每一家机团单位、每一户居民都掌握垃圾分类技巧才是最重要的,要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她说。
  后来她便投身到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中,从街道到机团单位再到学校,通过生动的讲解以及具有趣味性的游戏,让垃圾分类知识潜移默化地储存在人们的脑海里。

IMG_259

IMG_260

IMG_261

       小朋友,你们知道厨余垃圾有哪些吗?”“我知道,剩菜、剩饭、果皮、骨头,这些都是厨余垃圾。”“那你们家里有小弟弟小妹妹吗?他们穿的尿不湿又属于哪类垃圾呢?”“尿不湿是干垃圾。”何天蓉正绘声绘色地向孩子们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知识。

IMG_262

  作为一名垃圾分类宣传大使,何天蓉平时在小区道路、楼道巡视时,若看见居民随手扔垃圾会主动上前制止。她以一颗热诚服务的心为街道、社区垃圾分类作出了贡献,得到人们一致称赞。在她影响下,大家都认真进行分类。

       在街道上、商场里经常有人认得她“什么时候再来检查啊?”李女士是万达广场的一家餐饮店的店长,其表示何天蓉对垃圾分类的宣传很到位,“她经常上门跟我们宣传,我现在也带着店员一起进行垃圾分类,厨余垃圾要另放,可回收垃圾要收集起来,生活垃圾也放在一个垃圾桶。”李女士说。

       今年,何天蓉还被推荐参加广州市优秀城市美容师评选活动。面对着纷至沓来的赞誉,她显得很平静。“这算是对我工作的认可和肯定吧,但获不获奖都要把工作做好”。

          三元里街的垃圾分类已从“盆景”长成“风景”。这些年来,居民的参与率从最初不到30%提升到如今超过95%,投放准确率大大提升,垃圾分类新规便在三元里街踏踏实实地立了起来,辖内环境更干净、更整洁、更优美,让人有了发自内心的愉悦感。变化,实实在在看得见。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